得益于國家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驅動發力,國家經濟在各行各業運行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在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手段的合理把控下,海洋事業蒸蒸日上,海洋技術、標準不斷規范,煤炭轉型升級工程漸漸步入正軌。近期,在儀器設備采購方面,這些領域又有怎樣的“大動作”,一起來看看!
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346萬采購恒溫恒濕箱等設備
加快完善海洋標準化體系,氮氣吹掃儀可以為我國海洋工作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而海洋標準工作的踐行同樣離不開海洋標準計量中心的工作完善。清晰于此,為加強自身工作的精準性、科學性、專業性,近日,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針對海洋儀器設備采購項目向社會進行公開招標。擬預算金額346.54萬元,正式開標時間2017年9月25日9:30。
需要注意的是,采購預算346.54萬元中,其中第一包風速儀數據采集系統20萬元;第二包復合式鹽霧腐蝕試驗箱26.89萬元;第三包海水恒溫槽自動化控制系統35萬元;第四包恒溫恒濕箱40萬元;第五包:快速測溫儀45.65萬元、數字壓力校準器65萬元;第六包氣溫計量檢定裝置18萬元;第七包微差壓計60萬元;第八包現場全自動壓力校準儀36萬元。超出此預算金額的投標商投標將被拒絕。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776萬元購買放射性監測儀等海洋監測裝備
海洋科技創新是提高海洋實力的戰略支撐,是海洋強國建設的核心任務。“十三五”是落實建設海洋強國重大部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提升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任務艱巨,精尖的海洋裝備是海洋科技創新的強大后盾。
近日,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對國家海洋技術中心2017年海洋儀器設備采購項目(六)進行公開招標。氮氣吹掃儀擬預算金額為776萬元,開標時間為2017年9月27日9:00。矢量信號分析儀、船載表層溫鹽測量儀、溫鹽深傳感器、放射性監測儀、生態監測系統、壓力控制校準器、超聲風氣象傳感器等海洋探測設備位列其中。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835萬元采購馬弗爐等實驗室常用儀器
近年來,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我國煤炭行業產量和消費量快速增長。在價格的推動下煤炭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面對煤炭行業的快速發展,用于煤炭行業的專用儀器開始得到廣泛應用,需求明顯。
日前,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對多目標生態地球化學調查實驗室儀器采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預算金額為835萬元。正式開標時間為9月27日9:30。據相關整理,本批次采購項目中包括馬弗爐、振蕩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超純水機、X射線熒光光譜儀、旋轉蒸發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大批實驗室常用設備和分析儀器。儀器商需要注意的是本項目共分三個包,投標人可以投其中一個包或幾個包。
中央大型采購是儀器采購市場活躍的關鍵所在,在國家采購政策逐日完善之際,儀器商有望大幅度提升市場業務,特別是國家政策傾斜支持的中小儀器企業和環保節能型企業。反之,相信在不計其數的中小儀器商在提升自身業績增長的同時,將會大大促進儀器產業日漸繁榮。某種程度而言,對于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技術中心、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這些大型采購商而言,亦是利好。醫療器械國產化提速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是一個由小到大,迅速發展,現在已成為一個門類比較齊全、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市場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陽企業。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醫療器械國產化進程加速,進口替代作用愈發明顯。近期,多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陸續披露年報,亮點不少。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醫療器械國產化進一步加速,進口替代作用愈發明顯,部分領域甚至開始進入并跑階段。
未來,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還需潛心研發,提高自身技術實力,補足售后服務短板,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發展。如此下來,國內醫療器械產業才能發展壯大。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醫療器械費用支出遠不及。據上述報告統計,我國藥品、器械的市場規模之比是4.3,而發達國家和成熟市場的藥械比是2.0。因此,隨著經濟發展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醫療器械潛在需求將持續釋放,國產企業迎來重要發展契機。